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

2020-06-03

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我县创新“四金共享”收益政策、大力发展产业、探索电商扶贫模式,走出了一条接地气、见实效、暖民心的产业脱贫之路,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奠定坚实基础。

政策延续 调动群众积极性

脱贫攻坚,短期靠政策,中期靠就业,长期靠产业。作为省级贫困县,我县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。

“我们的地形以平原为主,基础设施较为落后,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存在产业单一凋敝、集体经济空壳化、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。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莫如他说,根据我县地形地貌以及贫困户种植、养殖习惯等,我县逐渐形成水稻、中药材种植为主导,蔬菜、果树、蚕桑等农业产业“百花齐放”的发展路子。

路子明确了,但是如何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?

为了引导贫困户“动起来”,顾县镇全力提升政策的延续性,通过建立集体合作社发展模式,衍生出适合贫困户的“四金共享”收益政策(即:土地流转、基地务工、合作社分红、返租倒包),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。

20200603101033376882.jpg

顾县镇马家村贫困村民张海军就是“四金共享”收益政策的受益人之一。

张海军的致贫原因是家庭经济来源单一,除了种地之外,基本没有收入。前两年,张海军的女儿在上大学,家里十分困难,他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。

但现在,张海军重新振作了起来,参与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劳动中,忙得不亦乐乎。

老张的动力,来源于帮扶干部的思想动员和政策的激励。

“今年家里养了2头生猪,出栏后可以赚1万多元;养了20余只鸡,除去自己吃外,剩下的鸡和鸡蛋能卖3000多元;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中药材种植基地,每年收租金1800多元;我和老伴也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村建筑工地务工,还有基地的分红等,一年收入近3万元。”5月31日,老张开心地说,“以前我们种地还要交口粮,现在不仅不用交了,还有土地流转、基地务工、合作社分红、返租倒包四项收益,我们都有了脱贫积极性。”

“现在,随着政策的延续,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主动性、自觉性也调动起来了,从‘要我脱贫’转变为‘我要脱贫’,这是我们最高兴的事。”莫如他说。

发展产业 稳定脱贫促增收

发展产业,光凭一股子冲劲儿还不行,还得有方法、有策略。

过去,贫困群众之所以受穷,不仅在于缺少动力,也在于缺少思路和技术。面对广阔、瞬息万变的市场,单个农户容易吃亏,需要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来带领他们去应对市场。

龙孔镇千亩桑园基地就是其中之一。这个龙孔镇引进的产业,已成为了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“发动机”。

龙孔镇皇姑庵村土地肥沃、气候宜人,适合桑树生长。“何不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,发展蚕桑种植产业呢?”龙孔镇镇长胡浩说。

说干就干,胡浩查找了许多关于种桑养蚕的资料。“考虑到种桑养蚕需要一定的技术,而村里的贫困户普遍没有掌握种植要领,所以决定引进业主带动产业发展。”胡浩说,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,目前,龙孔镇形成了以皇姑庵村为中心,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共3500亩的桑园规模,为周边贫困村民铺设了脱贫致富的“快车道”。许多贫困村民成为受益者,皇姑庵村村民刘顺珍就是其中之一。

刘顺珍告诉记者,2017年以前,受地形限制,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,成片土地荒置下来无人打理。她和老伴为了照顾患病的儿子,一直在家务农,家庭条件十分困难。

“多亏了党委政府引进业主发展产业,让我们一家人有了稳定的收入。2018年,我们也脱了贫。”刘顺珍说,现在,她和老伴都在基地务工,基本生活有了保障。

同时,我县组织各级干部积极履行帮扶措施,为脱贫打下牢固的基础;采取产业带动、入股分红、产品代销、劳务用工、租赁经营、生产托管等方式,紧密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,使贫困户参与、分享产业收益,实现稳定脱贫、持续增收。

巩固成果 电商扶贫来帮忙

不仅要发展产业,还要把农产品卖出去,才能变成贫困群众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
为此,我县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,促进生产、加工、流通、销售环节全线贯通,有效解决产销衔接难题;多方位筹集资金,实现多方位物流、电商网点全覆盖,让贫困村农产品稳定进入各类扶贫专区,确保产品有销路、卖得好、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。

今年,突如其来的疫情,给许多村民带来困扰。我县探索电商扶贫模式,通过部门走访调查、社会牵线搭桥、政企协调联动以及街镇收集信息、商超对接等方式,助农增收,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带来的影响,坚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。

20200603101033538652.jpg

今年2月,普安镇百子坎村村民黄童群家的梨、橙,静静地躺在地窖里。而往年一到梨、橙成熟时就来收购的商家,今年也不见了踪影。

“当时愁啊,一是没收入,二是不晓得该不该种新的果苗。”回忆起那段日子,黄童群满脸愁容。

直到3月中旬,县商务局带领的电商扶贫队的到来,才让黄童群看到了希望。

通过在电商平台售卖,仅仅3天时间,黄童群家的2000多斤梨、橙就全部销售完。

同兴镇齐福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华荣通过种植柑橘,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收入,于2017年顺利脱贫。但今年受疫情影响,往年从来不愁销路的柑橘出不了村、进不了城,成了他的烦心事。

“去年柑橘上市一个月就卖完了,今年才刚刚采摘上市,疫情就来了,往年络绎不绝的收购商,今年看不到人影了。”李华荣说。

同兴镇是柑橘种植大镇,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,年产量可达600万公斤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,该镇传统农产品流通链条失效,柑橘滞销。为此,该镇充分利用电商扶贫超市线下门店、电商服务中心等,提供“线下+线上”一站式服务,全力推进精准扶贫,促进农村发展、农民增收。

同兴镇宣传统战委员杨郑敢告诉记者,该镇通过扶贫超市、电商平台等,累计帮助贫困村民柑橘销售30万斤,确保农产品顺利销售,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。(岳池融媒体 朱俊吉)

阅读3600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