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感谢巡察组的同志为我们查明真相,要不是你们,我们还被蒙在鼓里呢!”近日,伏龙镇原何家沟村的村民对前来回访的巡察组工作人员表达感谢。
事情还得从岳池县委巡察办在“三资”领域开展的机动巡察说起。当时,县委机动巡察组第二分队来到伏龙镇原何家沟村查阅财务账目,几笔异常的务工补助引起了工作人员的警觉。
“连续四天发放务工补助,累计金额超过8000元,频率如此之高,是否存在虚报冒领的可能?”凭着敏锐的直觉,工作人员立即调取了务工补助的发放清单,并逐一与当事人核对。调查发现,领取补助的大多是在外务工的村民,而这些村民表示他们并没有领取过务工补助,也从未参与过相关工作。
图为岳池县委巡察组查看村级账务资料
这一情况让巡察组意识到,该村极可能存在“虚列支出、套取资金”的问题。随即果断启动“边巡边移”工作机制,第一时间将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,快速锁定问题。“我们以前是在巡察结束后将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,因此,从发现问题到立案查处的时间较长。”县委第二巡察组组长杨小兵介绍,这次机动巡察他们坚持质量与效率并重,推动“边巡边移”工作机制,让一些事实清楚、可查性强的问题线索可以快查快立快结。
收到问题线索后,县纪委监委随即将问题线索移交给伏龙镇纪委。镇纪委立即展开核查,通过调取银行流水、走访村民、谈话取证等方式,很快让真相浮出水面。
经查,原何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唐某某为解决接待用餐费用问题,以虚报村民务工工资的方式,套取集体资金,其行为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。最终,唐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。案件的高效办理,正是岳池县推行“边巡边移”机制成效的结果。该机制通过在巡察过程中及时移交可查性强、群众反映强烈的线索,打通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的“快车道”,有效提升了问题线索的发现率、成案率和办理质效。
为确保线索移交的精准性和规范性,县委巡察办积极搭建巡察组与纪检监察室、案件监督管理室之间的协同平台,组织多部门联合研判,对每一条线索的事实依据、定性标准和证据链条进行严格把关。在此轮“三资”领域机动巡察中,“边巡边移”机制成功推动了6条线索的立案调查。
“接下来,我们将不断完善‘边巡边移’工作机制,持续发挥‘纪巡联动’的震慑作用,紧盯群众关切,严查‘微腐败’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”岳池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岳池融媒记者 沈巾钦 通讯员 蒋梦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