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夜校变身非遗传承新阵地

2025-04-22

拓图、掐丝、调砂、点蓝……近日,岳池县实验学校教室里,10余名青年正专注制作掐丝珐琅手工画。这是共青团岳池县委举办的青年夜校——掐丝珐琅非遗体验课程,非遗正“圈粉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。

掐丝珐琅画,又称景泰蓝工艺,起源于元末明初,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。它以金属丝为笔,珐琅釉料为墨,勾勒出一幅幅色彩鲜艳、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。这门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。

“这项技艺以‘细如发、匀如丝’的掐丝工艺著称……”授课教师代荣手持镊子、金属丝,从千年工艺流变讲到当代创新传承,再到具体的制作流程、要点。灯光下,学员们屏息凝神,在瓷盘上谨慎地弯折金属丝。指导老师穿梭在课桌间,手把手矫正学员的掐丝角度。

在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,学员们将画好的图案临摹在瓷盘里,把金属丝通过掐、掰、弯、折叠、卷翻等技巧制作出美丽的花纹,并依次粘贴。为精准还原角色神韵,大家全神贯注地粘贴金丝,力求每一根线条都精确无误。在不断调整、试错中,学员们逐渐掌握技巧,大家相互交流、借鉴,现场创作氛围浓厚。

1个多小时后,一个个精美的掐丝珐琅手工作品呈现眼前,学员们拿出手机拍摄成品留念。大家纷纷表示,在青年夜校里大家领略了非物质文化之美,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震撼力量与独特魅力,更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传统手作的乐趣与成就感。通过此次活动,大家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。

共青团岳池县委相关负责人唐志强介绍,青年夜校开课以来,开设了书法、掐丝珐琅等非遗课程,还计划开设清音、土陶、点翠等非遗课程,让青年在夜校切身感悟非遗,厚植文化自信。

“很开心,非遗课成为夜校‘爆款’。”唐志强说,为满足青年多元化发展需求,将进一步拓展共青团服务青年阵地,丰富青年文化体验,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;积极整合多方社会资源,开展种类丰富的课程,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,有深度、有影响力的青年夜校特色品牌项目,切实发挥好引领青年、凝聚青年、服务青年的作用。

据悉,自2024年5月岳池青年夜校开办以来,已成功举办公益课38期,青年夜校春季课班开设7个班次,已连续开班9周,累计覆盖1400余人次。

在我县,白天忙碌于工作岗位,夜晚奔赴青年夜校 “学艺” 的年轻人不在少数,他们依据自身时间安排与兴趣偏好,自由选择心仪课程,在学习过程中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,共同探讨、共同进步,在家门口便捷 “充电”,已然成为我县青年当下最流行的风尚。(团县委 杨雨涵 岳池融媒 刘婧)


阅读42
分享